当前位置: 首页 > 保健版 > 家庭健康 > 老年保健 > 信息05
编号:34806
老花眼为何会突然消失?
http://www.100md.com 2001年4月8日 伽玛医生
     作者:蒋志君

    最近,隔壁一位80岁的老奶奶戴了十几年老花镜,突然不戴眼镜能做针线活了,他们全家觉得奇怪,前来询问。其实,像这样的事例在生活中还是比较多见的,并非是“返老还童”。

    人体的眼睛构造很像一部照相机,它有一些“调节装置”,包括眼内晶状体和睫状肌。看近的时候,睫状肌收缩,晶状体变凸,使物像正好落在视网膜上,看东西就清楚了。如果眼睛的“调节装置”出了毛病,就会出现近视、远视、老花眼等,而老花眼是人体生理上的一种正常现象。也就是说,每个人到老年以后,都会陆陆续续出现老花眼。造成老花眼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,晶状体的弹性逐渐减退,看不清近处物体,这就产生了老花眼,必须配戴老花镜才能应付近距离的目力工作,如读书报、做针线活等。

    至于有部分已戴上花镜的老年人,在一段时期内不需要戴花镜也能看书了,有些老太太眼睛花了很多年,忽然能看清近处物体或者能做些针线活了,外表看来很值得高兴,以为是“返老还童”变年轻了,其实可能是疾病所致,这时最好到眼科检查,因为“六十花甲转少年”的现象有些是由于晶状体硬化和老年性白内障所致。

    随着年龄增长,晶体内代谢发生异常改变,晶体纤维发生变性、肿胀和混浊,到一定的程度,晶体因内部纤维的充分肿胀(即白内障的膨胀期),使晶体的厚度增加,这时老年人会感觉自己的视力明显比以往好,不戴老花镜也可以看清近距离细小的物体。

    而初发期及膨胀期的白内障(也常见于老年糖尿病患者),晶状体膨胀变凸使中央部分的屈光力增加,视近物反而清晰,而改用度数较低的老花镜,甚至不必戴镜;看远时,如果晶体混浊未波及瞳孔区,远视力可无大的影响。又由于白内障发展缓慢,可数月、数年才失明,少部分病例可停止发展,因此有些老年性白内障患者,在一段时间内视力反而提高,但“返老还童”是不切实的,也是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摘自《医学科普》, 百拇医药


    参见:首页 > 医疗版 > 疾病专题 > 眼科 > 屈光不正 > 老视